2025年7月,沈阳的韩女士以押一付三(共计5200元)租下沈阳市某公馆的一居室,仅5天后从邻居处得知,该房屋上一任租客于6月8日在屋内**身亡,尸体发现时已腐烂。房东不仅未提前告知这一情况,还在韩女士质疑时矢口否认,次日才承认事实,但态度强硬坚称“房子没毛病”,仅退还4550元租金并扣除650元中介费。 韩女士认为,房东隐瞒“凶宅”事实构成欺诈,且自己的中介费已经付给中介了,房东的中介费应由房东本人承担,扣款行为不合理。事件曝光后,房东仍带人看房,引发舆论哗然。目前,该房源被各大中介平台紧急下架,韩女士已委托律师准备民事诉讼,要求全额退款并赔偿精神损失。
法律解析:房东行为是否构成欺诈? 根据《民法典》第148条,若房东明知房屋为“凶宅”却故意隐瞒,导致租客在违背真实意愿下签约,则构成欺诈,租客有权撤销合同并索赔全部损失。本案中,房东在签约前未履行告知义务,且事后试图掩盖事实,律师认为其行为已涉嫌欺诈。此外,中介费因房东欺诈行为产生,应由房东承担,而非转嫁给租客。
遇到“凶宅”如何维权?律师建议三步走 收集证据:保留租赁合同、付款记录、与房东或中介的沟通记录(如录音、聊天截图),并尝试获取邻居证言或房屋历史事件证明。 协商与调解:先与房东协商退租退款,若失败可向消协、房管部门或中介协会投诉。 法律途径:若调解无果,可**至法院,主张合同撤销、全额退款及精神损害赔偿。
社会反思:租赁市场透明度亟待提升 “凶宅”纠纷频发,暴露了租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法律虽未明确定义“凶宅”,但法院通常将非正常死亡事件视为影响合同效力的关键因素。中介机构也应加强房源审核,避免成为隐瞒帮凶。
生活中遇到纠纷时,人们常常陷入两难:既要维护自身权益,又担心维权过程耗时耗力。这种困扰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带来心理压力。其实,面对专业问题时,寻求合适的帮助渠道往往能事半功倍。
以法律纠纷为例,与其独自周旋,不如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比如,在小鱼儿网这类技能服务交易平台上,你可以轻松找到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他们不仅能提供针对性建议,还能帮你梳理维权路径。这种"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方式,既节省时间成本,又能提高问题解决效率。让专业的人帮你处理专业的事,或许能让维权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