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在美国,换一个总统,一年的时间足够了。而在中国一家公司换一届董事会却花了23个月的时间。这家公司叫做民生银行。

在日本,天皇地位尊贵,权力在幕府手里;在英国,王位世袭,实权却在内阁手里;在美国,总统风光无限,实权却落入资本家手里。而在中国,有一家公司创始人家喻户晓,却无法控制公司实权。这家公司叫做万科。

一、谁在搅动民生银行的一池春水?

两年的超期服役后,民生银行董事会终于换届了。在A股第一权重板块的“银行股江湖”中,各路资本争权夺利上演了一出好戏。

激烈大战之后,东方集团张宏伟、泛海集团卢志强、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三大天王”座次不变,曾“一进一出”董事会的巨人网络史玉柱高调回归,福信集团吴迪和第一大股东安邦集团姚大锋也占据一席之位。

与万科类似,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一直比较分散,各大股东割据一方,股权变动频繁,但也彼此势均力敌,相安无事。

然而,近期股权变更频繁,搅乱了民生银行的一池春水。

2014年11月底至2015年1月底,安邦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增持12次,持股比例从5%强势升至22.51%,成为民生银行的最大股东,也打破了各个股东近20年的股权“平衡”,各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0%。

既然有人先不遵守游戏规则了,那么肯定有人接棒而上。

接着,东方集团和华夏人寿结盟上了。两家合伙持有的股份超过了泛海国际和新希望集团,仅次于财大气粗的安邦。它们盯紧了民生银行董事会的一席之地。

随后,泛海国际也暴力举牌民生银行,推高了股价。为何泛海国际要举起增持大旗?泛海国际董事长卢志强在业内有“资本猎手”之称,他还是联想控股的“三当家”。凡是有人威胁泛海国际的利益,他肯定不干,“我不控制民生银行,也轮不到东方集团和华夏人寿上啊!”

一时间,民生银行热闹非凡,谁都担心被剥夺手中的利益,“董事会席位之争”一度白热化。

有人说,民生银行会是下一个万科。当初,草根出身的险资老板姚振华举牌万科,差点罢免了万科的创始人王石,逼迫王石停牌以对。结果万科复牌之后,股价连番下跌,跌幅接近30%,引发股民不满。

然而,民生银行并没有重蹈万科的命运。之前为保董事席位不断增持的泛海控股董事长卢志强,没有被排挤掉;为争取董事席位结盟的东方集团和华夏人寿,也如愿以偿。也许,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也是一场“胜利”的换届大会。

作为第一家打着民营旗号成立的银行,拥有稀缺的银行牌照,又有安邦系、泛海系、史玉柱、希望系和“东方系+华夏人寿”等高手护法,民生银行还是一块肥肉。如果这些大佬股东们一起努力拉一把,业绩随便刷;如果斗起来,日子也好不到那去。

二、大佬云集的民生银行从不缺故事,只是这个局太深。

从民生银行成立之初,它就伴随着血雨腥风的股权之争,故事精彩程度堪比美剧。

“民生”这个名字是由当时的朱镕基总理拍板定下的,为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民生银行再1996年成立之初,创始股东多达59家,热闹非凡。

各大股东天天斗,争权夺利不亦乐乎。到2000年左右,民生银行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股权大清洗运动,最终形成三大势力,刘永好的新希望系,张伟宏的东方系,卢志强的泛海系。原来的59个大家族都被清洗殆尽,股权达到了新的平衡,并且在 2000年12月在A股上市。后来,民生银行人来人往,各大股东买了股票又买了股票,这群难搞得股东们彼此制衡。这个局,水太深。

三、暗流涌动,万科三月赴一场“鸿门宴”。

如果说民生银行的董事会换届是一场明争暗斗之争后的“团结大会”,那么三月即将到来的万科董事会就是一场充满血雨腥风的“鸿门宴”。

2016年1月12日,万科的大股东华润将持有的15.3%股份转让给深圳地铁。这场刀光剑影的股权之争以华润退出、深铁如愿进入而尘埃落定,但仍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现在万科又面临着另外一场战斗,万科现任董事会将在3月27日到期,这意味着即将要重新选举了。比如,新加入的深铁不能参选董事会,宝能可能会在未来减持,还有万科的业绩会不会被恒大超越还是个未知数。

这场三月上演的“鸿门宴”暗流涌动,本来董事会换届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万科和民生银行一样,股权分散,并无实际控制人,如今万科跟谁姓,还要等董事会一见分晓。

此刻的万科暗流涌动,杀气腾腾。这个时候,万科又抛出2014年就制定的“万亿大万科”计划,被认为是万科在董事会改选前,安抚股东,给自己拉选票。

目前万科的局势扑朔迷离,就在董事会换届前3个月,2016年12月,证监会和保监会对险资展开强烈监管。最大的股东宝能公开表示我投资万科只是财务投资,没有控制万科的野心;恒大则表示没有打算想成为万科的控股股东,说不定恒大未来比万科还牛逼呢;深圳地铁恰巧赶上换届节点,无法参加选举。

万科,此时极其需要一个稳定的董事会构架。万科能否像民生银行一样达成内部的妥协和团结呢,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四、万科频频上演逼宫大戏,只怪时代变得太快。

万科从成立至今,经历了多次股权变更,这次王石能否笑到最后?

万科1984年成立,到今年已经33岁,已经是一个步入中年的企业了。在33年的岁月里,宝能逼宫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年前“君万之争”就曾引发了一场资本江湖的血雨腥风。

在1994年那场A股市场里程碑式的“君万之争”中,万科和“野蛮人”君安证券有过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当时,以君安证券为首的几个股东联合“逼宫”,企图夺取公司控制权,提出重组万科董事会。万科为此紧急停牌三天,并向证监会举报君安证券涉及老鼠仓,随后证监会介入调查,最后以君安证券放弃改组而告终。

这场夺权危机涉险过关后,万科并没吸取教训,去努力改变持股过于分散的结构。

数据显示,从1993到1997年,万科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始终没超过9%,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持股公司。整个万科一片人人有肉吃,其乐融融的太平景象。直到在2000年8月,一场股权转让后,华润以持股超过15%的份额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这个“不管事”的大股东华润,一直很安分,没有给万科惹事生非。

随后很长的一段岁月,中国资本市场几起几落,金融资本(尤其是险资)还不具备对抗风头正劲的产业资本,而万科也迅速成长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龙头,一直奋斗在产业资本的第一线。

可是野蛮人入侵的阴影犹在,在2015年7月股灾之后,万科宣布了百亿元的回购预案,如果按预案回购并注销股本,万科的总股本将减少,如果万科的合伙人不减持,现有股东持股比例将会上升。如果万科早点完成这个计划,而且当时股价还处于低位,是吸筹的绝佳时机,现在的宝能系野蛮人或许也没有那么容易得逞。

时代变得太快了,2015是中国经济金融化、资产证券化、要素自由化、融资直接化、并购普遍化、投资国际化的里程碑。而万科的创始人王石没有意识到危机山雨欲来时,他还在和田小姐游山玩水,享受着甜蜜的退居二线的生活。

五、纷争未完,万科分散的股权能否终结?

1988年万科改制时,王石自称放弃了应得的股权,选择做职业经理人,但王石一直干的却是完全超越职业经理人的创始人的活。考虑到万科当时还是国资主导,王石随时可能被一纸行政调令调离,前车之鉴,很多伸手向公司要股权的创始人,包括健力宝的李经纬、格林柯尔系的顾雏军、达晨汽车的仰融,不是进去了,就是被迫流亡海外。也许“实行股份制改造,分离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王石当时最佳的选择。

然而,时代不同了,现在的万科没有民生银行那般强大的股东阵容,创始人王石又势单力薄,而且万科各大股东心怀鬼胎,王石若不积极寻求解决公司股权分散和失控的问题,实现股东之间的团结(比如民生银行各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恐怕也将难逃下一次野蛮人入侵的命运。你自己放着一个漏洞,不去修补,还怪别人攻击你咯。

六、创业是一条不归路,杀出重围的都是英雄。

不论是民生银行,还是万科,创业之路途都是布满荆棘。对于普通创业者,这更是一条不归路。

一般而言,一个创业团队的股权分配会牵扯到两个根本性问题:一个是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一个是获取更多资源让公司成功,从而创始人获得巨大经济回报(比如:如何找有实力的合伙人或者投资人)。

和王石有类似经历的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曾被赶出苹果公司。因为乔布斯的领导风格在苹果内部遭到排斥,面对IBM排山倒海而来的攻击,被迫离开。最后,命运峰回路转,12年后他回来拯救了面临破产的苹果公司。乔布斯是幸运的,更多的公司创始人被赶走后,恐怕很难有机会再王者归来。

再来看看马云的例子,他搞出了一个合伙人制,分享了利益,却集中了权力,通过掌握合伙人,进而间接控制大多数董事会成员的提名权。这也是一种公司管理制度的创新。

那么,仅仅靠合伙人制度就能保住创始人的权力吗?要想不被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扫地出门。首先,不仅仅是靠寻求对公司的控制权,而是要学会做一个一流的管理者,从现实情况看,比如马云,柳传志,任正非等都在其创办的公司持有少量股票,但是公司也很成功;其次,作为创始人要体现自己在公司的价值,比如乔布斯就是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再次,作为公司的管理者还要学会平衡各方的利益,进退自如。

大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创业成功者的光鲜亮丽,不曾了解到他们在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少代价。比如王石,曾经风光无限,却差一点成了创业路上兵败的西楚霸王项羽。

数据显示,在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永远有类似野蛮人一样的危机在盯着你。

创业是一条不归路,能杀出重围的都是英雄。愿天下创业者能踏着前辈的热血,打出一片天下。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