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晚饭,先生照例带着儿子看电视、打游戏,留我一个人在厨房叮叮当当、洗洗涮涮。待厨房收拾停当,他们已从客厅转战至卧室,刚好腾出空地便我擦地板。
三口之家,房子面积不大,我一边拖地一边向先生抱怨。先生边打游戏边回我:“家务活儿还是你最擅长,我就不和你争啦。”
我斜睨着先生脸上的狡猾,想他这几日单位里连续加班也实在辛苦,便笑笑不与他争辩了。
先生在家务活方面属于“擅长偷懒”的人,但凡他觉得可做可不做的家务,能赖就赖掉,时间长了,我也就懒得和他计较,自己默默做掉了。后来有了孩子,带孩子的问题上他也如此,慢慢地孩子自然就跟我亲近了,这时候他总是心有不甘地问我:为什么会这样?
我说:那是因为你把本应属于你的business主动让出的结果哦!
家里如此,职场上亦如此。不管哪个公司都会有那么一些“擅长偷懒”的人,这些人往往都“聪明得很”,对一些繁琐又不容易做出成绩的工作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干脆躲开,但求“你看不见我”是最好。
相反,职场上也有一些杭州话称作是“要事情”的人存在。不论公司的事、老板的事、同事的事,但凡大事小情都乐得凑上前去主动求分担。
那年在某公司供职,春节将至,公司照例要安排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行政部门负责人深知这是个吃力不讨巧的活计,扭扭捏捏踌躇不肯接手。当时市场部新来的负责人是位女性,见此情景便向老总自告奋勇将此事包揽了下来。
于是,从选餐厅到确认菜单、申请费用等大事小情都是她在忙前忙后地张罗。几天下来,年夜饭终于敲定。年会当天,老总特地满了一杯酒单独向她表示谢意。
此后,公司每年的年夜饭顺理成章地由她接管。再后来,老总慢慢将一些公司内部重要、保密级别高的事情也交由她去处理,她依然是一副“要事情”的积极心态。老总布置一项工作,她往会将围绕此事的若干事项做备份或预案,等老总交待下一项任务时,却发现她早已提前安排妥当了。
渐渐地,她的工作内容已经不再囿于市场部了。在我离开公司几年之后,听闻她已经从市场部经理升至公司的副总了。
也许这只是小概率事件,并非每个“要事情”的人都会以加官进爵作为故事的结局。但可以肯定的一条职场法则是:最终在公司崭露头角并最终被委以重任的人,往往是那些主动找事情做的人。
并非这类人天生劳碌命或胜任力强,我倒觉得,是他(她)们做事的“成功率”高。而成功率无一不是在失败的基础上积累的——那些“要事情”的人在无数次的失败经历中往往获得了比常人更多的体验和总结。
我的那位同事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唯有主动找事做,接下来才有可能“做正确的事”。这是过程与结果的逻辑——做正确的事是结果,但过程才最终决定了结果的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