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新地欣欣 于 2023-2-10 14:54 编辑
盲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它是一种诞生于日本的潮玩,在传入欧美被称作blind box之后,便开始在全世界流行,由于抓住了消费者的收集癖和追求刺激的心理,盲盒一时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
盲盒内的商品不但做工精细,而且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通常以十余款甚至几十款自成一套,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为了降低消费者成功集齐的速度和几率,盒子上并不会注明内部商品的具体信息,这样一来,消费者购买到重复商品的概率就会增加,复购也就在所难免了。
如今,很多企业针对招聘曾有这样的调侃:“招新人”如同“开盲盒”,完全不知道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真实想法。
这一形象的比喻令业内彻悟,纷纷收手或另辟蹊径,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盲盒内的商品具有随机性,就好比企业招聘新人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抛开简历的水分不谈,在人员成为正式员工前,企业对其能力和想法几乎是一无所知。
而应对新人的方式,往往都是规定试用期,在期间,企业需要付出时间、管理、培训、薪资、社保等一系列显隐性成本,以便其快速融入到团队当中。
且看风险来了,就像消费者白白花费了成本得到了不需要的盲盒一样:
一方面,企业不得不付出成本,才能确切知道该新人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如果不符合,之前的成本将会付诸东流;
另一方面,新人自身如果不适应岗位,或者业务能力不能达到岗位要求,亦或者有其他负面情绪,一走了之也时有发生,企业同样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好在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企业对待人员上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可选。
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专业性人才以线上平台为驻点,通过与企业建立线上合作为企业解决各种弹性需求。
相对于企业来说,这些外部人才属于灵活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并不受雇于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只为实现社会和个人价值而工作。
企业与这些与外部高手合作,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拓展企业边界,提升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自身实现降本增效。
至于之前类似于“开盲盒”的风险,则百分百不复存在。
比如,企业在服务众包平台小鱼儿网免费发布任务需求,且匹配人才后,可以约定该需求任务的完成时间,而待最终成果验证无误后,企业只需针对该需求付费一次即可,没有任何其他的成本支出。
不仅如此,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性和能力水平也无需担忧。
已拥有16.5万优秀服务者的小鱼儿网具备了成熟的信用口碑和能力评估体系,企业在选择人才之前,可以通过相应模块更直观、多维度地了解每一位服务者,进而为下一步的精准匹配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对于选人和用人,每个企业心中都应该有一把“量尺”而非“盲盒”,当你换一种思维去尝试,结果就会出乎意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