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毕业后,我进了一家500强美资公司。和所有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为最终目标的大学生一样,大学四年,我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活动和比赛,做过三份公司背景不错的实习工作,每年都拿奖学金,算是典型意义上的“优秀学生”。凭着前期的积累和精心的准备,我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了这家公司的offer。现在我不是用成功者的姿态来仰视后辈和同侪,因为我离成功还很远,只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经验,希望大家看完能有所启发,少走弯路。



正式工作后,我发现职场上的一切远比想象中的困难和复杂。过去的意气风发和自信满满,荡然无存。我明白,离开校园进入职场,一切都要重新归零,我必须抱着谦虚、认真、努力的态度,适应新环境,掌握新业务。但职场上的一切,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你或许不自觉地用了学生时代里熟识的方式去融入大环境,但却是行不通的;你像过去复习备考那样认真努力去掌握业务,却永远看不清核心本质和全局脉络;还有人际关系,不是说一定会有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同事之间相处的大前提当然是要真诚待人,但也一定要分清利害,守住自己的领域。说到底,成败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结合。主观能动性,是指要有正确的方法、足够的努力和能力,而职场上的客观规律性,当中包括人事关系、晋升制度、个人运气、和其他一些未知因素、风险等。职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真正的职场精英们个个有能力,懂政治。


虽说听过N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但方法论还是要有的。不同行业企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但职场上的问题有其普遍性和共性。而且,我所处的是一家常年排在财富500强前100的公司,规模大,业务大,工作流程之规范和繁复,足以让所遇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当然,职场深水层的学问咱们先不谈,回归到题目,先解决这个问题:你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做不好?下面我会用个人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例子,来解答这个问题,并给出建议。
01
基本办公技能必须掌握

我觉得这必须作为第一点写出来。像outlook、office软件这些是最基本的办公工具了,如果有在外企实习过的同学,可能还会用过SAP、ERP等软件,这是非常有优势的。还有excel里常用的Vlookup,Hlookup,数据透视表等,多多少少还是要了解,如果能自己先学会,那最好不过。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办公工具是用来辅助你的工作的,可如果这些技能你没get到或者get不到,那么,当别人教你怎么做一项工作时,你还要在了解陌生业务的基础上,学习一遍办公技能,这会浪费你的时间,也会影响同事对你的印象。因为这些一点都不难,完全可以自己提前掌握。同时也是提醒各位在校的大学生们,像打印、复印这种小case的事情,真的千万别到了公司才发现自己完全不懂。


是别人没教,还是你学不会?


这里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碰上不愿意教自己的老员工怎么办?第二,为什么我听了几遍还是不懂怎么做?对于新人来说,没人教和弄不懂,都很难按时准确地完成工作。解决方法是,跟着同组的老员工,同步做事,看她在每个时间点是怎样处理轻重缓急的,久了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你的prioritize,哪些是核心,怎样紧跟老板和团队的步伐。与此同时,每天在笔记本写上自己的to do list,每天结束后监督自己的完成情况。闲时聊天或者与其他部门的人沟通时,从谈话中多了解其他业务部门的状况,了解对方与本部门的业务联系和利益关系,听听别人口中的观点,综合各方观点,慢慢会对整个公司的概括有了解,明白公司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也会对行业产业有更具体的理解,而不是局限在本岗位上做一颗螺丝钉。

02
职场里没有个人英雄,永远要和老板团队步伐一致

《未生》里的主角张格莱,由于从小接受围棋的训练,形成了一个人观局,一个人对弈的思维和处事方法。在他第一次为部门做资料分类整理时,吴科长就看出了他这个问题。是的,公司是一个团队,做生意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只是每个人单独做事的话,那么依托互联网,人们完全可以在家工作,不需要到公司来上班。



那么怎样才不是一个人在做事呢?先来看看怎样算是一个人苦干。第一,离开团队所在的办公区,一个人躲在会议室或格子间里工作;第二,不及时跟老板汇报当前工作的进度,总是要老板追问;第三,不了解整个团队整体的项目进度,不知道同事的业务进度。

03
待人处事要周全,但业务能力永远是第一位

《未生》大热之后,有个韩国节目请了几个大企业的人事主管,评价节目里的四个同期,谁会在现实中被大企业选中,答案是韩锡律。因为圆滑的人际关系外加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我非常赞同,混职场,做人处世,还是要会点厚黑学。圆滑通融的人际关系,还是能让事情开展得顺畅点。但是,能力始终是第一位!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像韩锡律那样,两者兼具。


举个例子,我同期的new hire里面,有个男生,暂且称他为K君。入职前,K君在新人群里就已经表现得很活跃,做一些主动传达信息、组织沟通的工作。培训期间,我跟K君分在了同一个team,大家自然而然就推举了他做组长。几轮team work和presentation后发现,K君的idea其实很弱,讲的东西也常常不在点上。后来,我跟他和另外几个同期都分在了同一个产品线上,上岗后我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无法像以前那样和他们一起吃饭了,所以交流相对少一点。而K君总体上是很闲的,平时有挺多时间跟同事们开玩笑闲聊。我调回总部之后,K还在该产品线。有一天其他几个同期跟我说,K要被调到另一个产品线了,老员工们都说,K表现不好,工作业务上没体现出来能力,靠着一张嘴到处混,随意开玩笑没有分寸,但又看在他平时愿意做一些沟通组织上传下达跑跑腿的工作,所以再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再做不好就要被炒掉。K君的问题其实显而易见,一是应该加强个人的工作能力,二是作为新人在新环境里要收敛一点,要会做人,更要会观察。

其实这个例子已经很能说明一切。第一,能力永远是第一位的;第二,待人处事圆滑点总不会坏,在关键时刻还是会有帮助。

04
期望值的问题

在工作中,一开始不要给别人太高的期待值,如果你被别人期待的程度稍微低一点的话,那当你工作中展现出来的成绩会给别人很大的惊喜,反之,别人会对你的印象以负指数函数的方式急剧下降,如果你能总是超越别人的期待,那是最好不过了。比方说,你对A项目的把握并不大,或者你明知自己有短板,也已经预见到风险和困难,但是你自信满满地跟老板和同事们说没问题的,保证完成。可到项目真正开展之后,你当初没
有提出来的各种风险全都涌现,你要不断地麻烦你的老板和同事,或者这期间你隐瞒了这种风险和困难,硬着头皮完成了,但结果却不如人意。这两种情况都会给你的同事老板带来非常坏的影响。



还有就是请好学,但千万别假装好学,这种事百害无一利,只会不断拉升别人对你的期望值,终究害的是你。比方说,同事问你,这个你懂了吧?你眼神坚定地看着对方,真诚地点头说嗯!但其实你并没弄懂,碍于面子只好说懂,于是等到真正操作的时候各种问题显现,你又开始无序的一次又一次询问你的同事。

当然,有一种情况时,你听的时候确实是觉得自己懂了,只是到真正操作的时候出现了没预见到的困难。那这种情况可以怎
样解决呢?这当然可以直接问同事,因为这个问题你问出去之后,同事会知道是自己当时没讲到或者新人在这问题上是会存疑的。这是明显有别于那种对讲过的问题说懂结果又开始无序的询问。最好的当然是,一天的工作过后,你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把不清楚或者想到的问题汇总下来,当天下班前或者第二天早上,请教同事。这会显得你是真正的经过思考后的好学。


05
一定要有存在感,一定要让老板知道你的努力

老板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捉摸的生物体,之一。好老板真是可遇不可求,但老套地讲句,即便是再烂的老板,能做到这个位置也是别人的本事。

你需要以一定的方式让你的老板了解到你的努力,和你做的付出,不然的话,别人会觉得你很不行,有些时候不是闷头干事就能成的,反而可能被开。虽然这样的组长很烂,但是不得不说,人总是很片面的,世上没有一个客观的人,人总是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他人的,所以,务必让别人知道你的付出和努力。

06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我现在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是超乎我过往一切经历、观察和想象的大。工作量大是必然的,但问题是我所遇到的困难不是加班,延长工作时间就能解决的。我在过往三个不同行业岗位的工作中,也并没发现他们的员工这么痛苦过。时常也觉得自己像一颗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根被拉到极致的弹簧。老员工说他们刚做这个工作时,常常是做到崩溃,做到哭,跟我一起进来的同期,很多人也已经哭过很多次。我从来没哭过,不是我有多强大,我也很崩溃,很压抑,可能是我的泪点不在此,也可能是处在飓风中心,你已经无暇顾及这个飓风带来的对周遭的摧毁,你只能随之旋转,守住自己的平衡。当然,其实很多人不会像我当新人时那么痛苦的,也有很多人遇到好同事好老板,在非常好的团队里获得了个人成长,what a lucky man!


我觉得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有些人过一些轻轻松松,舒舒服服的小日子就很满足了。有时候我也会跟自己说,就找份轻松点的吧,这么辛苦为的是什么。但是想想,deep in my heart,我知道我就是个苦行僧,就是不愿意将就,还是想趁着年轻有点历练。工作就是工作而已,生活还是有很多值得期许的地方。最后也要矫情地说一句,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你是个人,你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找到你的梦想,并完成它,哪怕在工作中也不要忘了,但是不要轻易对他人展示。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