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谷-小鱼儿网社区

标题: 杭州:励志之城的创业基因 从浙商到“新四军” [打印本页]

作者: 新新地欣欣    时间: 2017-10-17 17:26
标题: 杭州:励志之城的创业基因 从浙商到“新四军”
http://images.infzm.com/medias/2017/1012/122874.jpeg@660x440
(梁淑怡/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0月12日《南方周末》)
杭州这片创业热土上,活跃着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和海归系四大创业群体,被戏称为“新四军”。
浙大系的创业者有点“书生气”,更加踏实;而阿里系的创业者则敢打敢拼,执行力很强。
“今年年初,我遇到一个分子生物学家,很厉害,奥巴马还给他颁过奖。”2017年9月22日,在杭州举行的阿里巴巴“诸神之战全球创客大赛”上,阿里巴巴前CTO、投资人吴炯给台下的观众讲了一个故事——一位生物学家打算回国创业,并且打算将项目放到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但最近一次再见面时,这位生物学家告诉吴炯,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将项目落到杭州。“杭州的创业气氛和条件都很好,市政府也给他们免费提供资助,条件只有一个,就是把公司搬到杭州来。”吴炯说。
近几年,在杭州的这片创业热土上,活跃着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和海归系四大创业群体,在创业的圈子里被戏称为“新四军”——这些创业者们或者毕业于浙江大学,或者曾经在阿里巴巴工作过,或者是浙商再创业,或者是海归精英。
“杭州根植于浙江,浙江在历史上就有创业的基因,作为浙江首府,杭州将这种基因传承了下来。”阿里巴巴阿里云事业群副总裁、阿里巴巴创新中心负责人任庚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在任庚看来,有着深厚历史的浙商群体早早地为杭州埋下了创业的种子;浙江大学是高校中培养出企业家、亿万富翁最多的一所,它每年为杭州输出大量的优质创客;而作为有着数万员工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成为了杭州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杭州年轻人更爱创业
李启雷性格腼腆,温文儒雅,脸上总是挂着一丝笑意,典型的理工男。一年前,他的身份是浙江大学软件学院青年讲师。
过去15年,他在浙江大学从本科念到博士,其间还被派往法国一所大学交流,此后留校任教。但是创业一直在他的脑海里涌动。2016年年初,他和实验室的几个朋友一起注册成立了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他任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趣链科技的技术基础源自李启雷等人过去几年在浙江大学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它是一家专注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创业公司,为国内多家银行、券商、交易所等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我们的技术一直在实验室里,转化得会比较慢,也很有可能就埋没了,只有在产业、市场里,它的价值才能更快地实现。”李启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不过,从教师到创客,这种身份和角色的转变也给了他不小的压力,“在实验室里,更多的是对实验结果负责,而在创业公司里,还要对客户和市场负责”。
让傅智建印象深刻的是,即便到了晚上12点,杭州“梦想小镇”的办公楼里还经常灯火通明。傅智建是海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是一家为产业新城、产业园、科技园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供应商,同时也是一家为创业者服务的创业孵化器,总部就在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梦想小镇里。
几年前,傅智建也是一个走出校园大门的创业者,如今成为青年创业者的导师。傅智建在工作当中接触了大量的青年创业者和创业项目,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里充满了热情和梦想。
“杭州还不是一线城市,但是却诞生了阿里巴巴这样的世界级企业,这让很多创业者看到,在这里梦想有实现的可能。杭州励志的自然禀赋和属性,吸引和激励着很多创业者。”傅智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入驻他们孵化器的创业者很多也不是杭州或者浙江本地人,而是慕名而来。
“我们是一家‘半西安半杭州’的创业公司。”在阿里巴巴诸神之战浙江赛区的比赛上,“超嗨智能购物车”的负责人这样调侃。他们的公司注册地在西安,但已经拿到了入驻杭州海创园的资格。该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之所以选择搬到杭州,就是希望借助杭州无人超市的东风推广智能购物车;另一个原因则是,杭州的创业群体更加集合,创业氛围也更浓厚。
在这场比赛上,吴炯也分享了自己对杭州创业群体的看法。“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去外企,去大企业,但是杭州的年轻人喜欢自己开公司、创业。”
创客圈的传帮带
“如果在别的学校,实验室为了留住青年教师,可能设层层关卡阻止这些人创业,但是浙大则比较宽容。”能够顺利从象牙塔走出来创业,李启雷认为与浙大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不无关系。
趣链科技的几个创始人和高管,都有浙江大学博士学位,有的也和李启雷一样是浙大教师。甚至,在趣链科技成立之初融到的1750万Pre-A轮融资中,投资方就有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陈纯院士也亲自挂帅,担任趣链科技董事长。
对于浙大来说,创业已经成为了一块招牌,在校园里的几条主干道上,创新创业的社团活动海报随处可见。
浙江大学学工处处长邬小撑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浙江大学每年会组建一个创新创业强化班,这个班的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之外,还会辅修一些金融、管理等商科方面的课程,为以后的创业做准备。根据校方近几年统计,这个班的学生毕业5-10年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特别高,达30%左右。
创客已经成为浙江大学校友中的一个重要群体。
“在校友群里,学长帮学弟、学姐带学妹,很常见,校友群已经形成了一个传帮带的生态。”邬小撑说,“为什么浙大的创业群体可以叫做‘系’,情分也好,感情也好,就是因为大家都在互相扶持。”
除了浙大系之外,这种“传帮带”的氛围在阿里系的创业群体里也非常常见。2014年阿里上市后,一大批阿里员工实现了财务自由,不少人选择离开阿里成为了投资人或创业者。从阿里出来的创业者也天然地选择走在一起。
郑迅达曾经是阿里巴巴的第85号员工,他身材瘦削,语速缓慢,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手腕上挂着佛珠。阿里上市之后,他和几个一起离职的员工成立了杭州良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郑迅达担任联合创始人兼CEO。
向技术创业转变
“过去的学生创业,多是自发性的,跟所学专业关联不大;现在的学生创业,多是基于专业的技术型创业。”邬小撑对于浙大系的创业群体有着深刻的认识。
“能否把科技成果转变成产品,对某个行业带来改变,这是浙大系创业的最大的特点。”邬小撑说。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浙大管理学院博士生白云峰团队“杭州光珀智能科技”,以740分的全场最高分摘得桂冠,浙大六支参赛团队集体总分和金奖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一。
对于这一份成绩,邬小撑颇为满意的是,获奖团队的项目大多都有深厚的技术基础。比如光珀智能科技就是研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重建算法和硬件结构,用以解决目前三维成像技术存在的高成本和低可靠性的问题,这一技术在国际上也属于首创。
李启雷在回忆自己的创业过程时说,他们在从实验室里走出来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也正是这些积累,使得他们一出来就被市场和投资方所认可,迅速拿到1750万元的融资。
李启雷认为,浙大系的创业者有点“书生气”,更加踏实;而阿里系的创业者则敢打敢拼,执行力很强。
虽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压力不小,但是在李启雷看来,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和人。他认为,在今天的市场里,专利转让已经不再是主流,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傅智建在做海龟科技的时候,接触过大量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他有同样的感受:商业模式的创新容易被复制,就像共享单车,能够最后走向成功的只有少数的一两家;基础技术则很难复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生存下来的几率会更大,但是对团队素质的要求也很高。
任庚则认为,技术创业和商业模式创业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两种模式。“创业公司不是实验室,创业公司的技术要为商业解决问题,现在的创业公司多是以技术为基础,驱动商业发展的形态。”
浙商基因的新传承
在南方周末记者接触的几个创客和孵化器负责人当中,在谈到杭州的创新基因时,“浙商”是一个被经常提起的群体,被不少创客视为杭州创新的基因所在。
在中国的商业文明史上,浙商、粤商、徽商、晋商和苏商,被合称为“五大商帮”。如今,早期的浙商创业者已经老去,但是基因和精神正在被新的创客所继承。
在梦想小镇里,有一个专门给创业项目投资的“天使村”。傅智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里面就有不少的投资基金来自浙商。
李启雷是一个地道的浙江人,老家在宁波,从小身边不少的亲戚朋友都在经商。所以,当他选择从很多人羡慕的高校教师的岗位上离开时,内心并没有太多的挣扎。
在谈论起杭州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时,任庚也认为,浙江历史上本来就具有草根创业的文化基因,而杭州作为浙江的首府,更好地传承了这种文化基因。
“18年前阿里巴巴在创立时,马云提出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今天创新中心的一个使命是让创业者享受到同等的技术、资源,这个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任庚说。在他看来,马云是浙商的代表,同时他的胸怀和使命又属于世界。
另一方面,杭州市政府对于创业者的帮扶也为创业者减轻了不少的负担。在硬件设施上,很多创业园区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办公场所,铺设高速宽带等。而在软件配备上,杭州市政府曾经下文,在政府的采购项目上,要留一定的采购比例给本地高科技创业公司。






欢迎光临 恶人谷-小鱼儿网社区 (https://bbs.xiaoyu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