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页
知页学院最近要上线了,于是我就把公司最聪明的大脑聚集了起来,问大家:
我们有什么优质的职场内容可以提供给用户的呢?
大家集思广益,头脑风暴,提出了各种idea:我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准备简历应对面试,可以找全网最懂的专家帮助大家成长,教大家一些新知识新技能啦。
终于轮到我说:我们还可以做一个职业规划课程,年轻人都迷茫啊,肯定爆款啊。大伙纷纷鼓掌,表示老板英明。
这时候坐在角落一直没有发言的Simon按捺不住了:
“老板,我觉得职业无法规划啊。
打个比方,我大学读的是环境工程,刚来公司的时候做的是产品经理,做了大半年后你就让我去做产品运营了。
我觉得现在做的挺好,以后可能就往这个方向发展了,但我也不清楚会不会做着做着就又往另外一个方向去了。”
是啊,我忽然意识到,在我们这个时代,不确定性才是确定的。所谓的职业规划都是扯淡啊。
我们不难发现周围90%的人现在做的事情跟自己的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
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他们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在他们进入大学的时候还没有被创造出来。
我刚进大学的时候iPhone都还没有推出(暴露了年龄),但我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做着跟智能手机相关的创业了。
而现在很多做了几年自媒体运营的人,刚上大学那会儿微信微博都还没什么人用呢,你说他怎么做规划。
有些人更悲催,大学上的专业,毕业之后发现相关的行业没了。
90年代最流行的摩托罗拉BP机
我有个初中老师大学读的是BP机(不清楚是什么的可以问下你爸妈)通讯专业,毕业那年手机开始普及了,BP机瞬间被淘汰,这个行业立马就消失不见,后来就去当老师了。
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职业生涯就是从不确定性中开始的。
01
我们都不喜欢不确定性,都希望自己的职业可以被规划,这时候老爸老妈就会跳出来告诉你,儿啊,女儿啊,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话说我一直没有搞明白什么才算一份稳定的工作呢?就是每个月工资可以准时到账那种吗?话说现在没有哪家公司发一个月工资,不发一个月工资还能开的下去的吧。
后来我才发现,很多人口中的稳定工作,无非就是那些环境很少有改变,工作没什么压力又能一眼看到头的工作。
其实失去不确定性比不确定性本身会更加可怕。
欧洲有一个研究发现,在北欧的一些高福利地区,人们患抑郁症的比例要远高于那些福利没有那么好的国家。
联合国2016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前15名北欧国家占了近一半
这些国家都有个特点,那就是每个人的收入都差不多,能够从事的行业也就那么几个,甚至不工作都有国家来给他保障。
一个人在他懂事之后就基本知道几岁在干什么,成年之后就会知道自己将从事什么工作,青年、中年还有老年的生活状态也可以预见。
如果他不清楚,只需要看一下公司里的上司还有父辈们的生活就知道了。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是如此之确定的时候,往往你就会对它丧失兴致,变得抑郁。
我们都讨厌剧透,因为提前知道剧情会让我们对一部电影、电视剧的兴趣大打折扣。这就跟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之后会纠结、会郁闷一样,因为你已经剧透了人生。
对于不愿意安于现状,希望打拼一把的人来说,不确定性就像雾霾。
你讨厌它,但你又拿它没办法,但至少它是公平的,人人都要吸,个个都要面对,你只能拥抱它。
02
职业无法被规划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竞争正在从一维变成多维。
过去,我们跟别人的竞争都是一维的,读书时期,我们跟同学比较的方式非常简单,那就是分数。在整个大的系统里,90分就是比60分好,你要想证明自己更优秀,想要去更好的学校,就必须比别人高分。
开始工作之后,很多人也还带着这种一维的思考方式。认为职业就是死磕一个领域,磨炼一项技能,一步步晋升,成为领导者。
这肯定是个策略,但对很多人人来说肯定不是个好策略啊。
就跟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样,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一家公司,一个领域里面的领导职位也只有那么多。如果你就是无法名列前茅,那是不是就没戏了?
这时候应该把思维从一维竞争模式升级成多维竞争模式。
所谓多维的竞争就是我除了死磕一项技能,了解一个行业,还同时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
打个比方,如果你要写出一篇10W+的好文章,你可以选择死磕写作,把自己变成一个作家。
你也可以结合微信运营和粉丝运营等一系列技能来完成这个目标,最终达到同样的传播效果。
大家很爱的薛之谦之所以能再火起来,靠的也是多维竞争的模式,他除了继续做音乐之外,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写段子和讲笑话的能力。
综艺影视歌唱三栖发展的薛之谦
很多音乐人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是因为他只看到了一维,觉得人家音乐就是没我好,凭什么比我红。
别人是3项技能加在一起,而你只有1项。人家是海陆空3军全有,而你只有陆军,就算别人陆军比你弱一点,还是可以把你打趴下。
当你认为别人不如你,但挣钱还挣的比你多的时候,就好好想想人家是只在跟你比一项技能吗?
其实很多单身狗追不到女生也是因为一维竞争的思维模式,他们单纯的觉得女神之所以不接受他就是因为自己没钱。
对于这类男生,我想说,你有钱了也追不到。
追女孩也是多维的竞争啊,你会做饭给她吃吗?你会唱歌给她听吗?你读的书足够多讲的话足够有趣吗?你知道城市里最浪漫的地方吗?你会隔三差五陪她出去旅游吗?所有的这些,构成了相处体验。
你的竞争对手有可能用这种多维的方式去追求女神,而你以为只要给人家买东西就可以了,你以为你是王思聪啊。
对于拥有多维思考模式的人来说,最好的机会都来自于跨界。
打个比方,你是一个企业的HR,在行业里混了几年,对普通人来说你是个专家,对内行来说你就是个中流砥柱,不大有可能有大的发展了。
这时候,如果你平时有关注互联网,有学过一些演讲技能,就有机会跨界到培训业成为一名讲师,帮助年轻人求职。
就像老罗,通过当英语老师积累了大量粉丝之后,跨界到手机行业,虽然锤子手机卖的并不好,但机会肯定比当老师要大很多啊。
乔布斯就说过自己是站在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所以才做出了苹果。
重新回归苹果公司的乔布斯
而苹果后续又跨界做出了iPod颠覆了随身听,做出了iPhone颠覆了手机。
无论对于公司还是个人,跨界的机会通常是巨大的,但也是无法被预测、被规划的。
如果你无法在某个领域死磕到第一名,就用多维竞争模式思考一下,自己还能学习一些什么技能,还能了解什么领域。
可能有一天,一个跨界的机会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在一个领域的中流砥柱,到了另外一个领域可能就变成了行业明星。
03
说起职业的不确定性,还有跨界最成功的例子,就不得不提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了。
做胜利手势的特朗普
一个70岁,也有百亿身家的老头,一天公务员都没有当过,从房地产跨界到政界,在大家的质疑和谩骂声中当选了美国总统。
我们不对他的政策做任何评价,但是起码他的对待职业的这种精神我觉得很值得学习啊!
他在40岁时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交易的艺术》,那时候他并没有规划要竞选总统,但是你却能从他的文字中感觉到面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态度:
“大家以为我真正的收获是我赚到了很多钱,也拥有了某种地位,但在我看来对我真正产生乐趣的是赚钱和做一个项目里头的那种充满着悬念、充满着惊险,但最终我能够搞定的那样一种感觉。如果哪一天我因为我赚了很多钱,我停止了折腾、停止了冒险,我的生命也就结束了。但幸运的是,我始终是对种种不确定的东西、充满挑战的东西保持着一种浓厚的兴趣。”
结语
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是要75岁才被埋葬。 —— 富兰克林
我们都不想成为这类25岁就能看到自己职业生涯尽头的人,所以对待职场,我也不认为我们可以去规划。
我们要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用匠人精神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用开放的态度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机会是给爱折腾的人的。